云游博物馆热潮持续蔓延 馆藏衍生瞄向数字化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均在这一天铆足了劲,通过各式活动吸睛。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线下活动,直播等一系列线上活动成为今年博物馆的主要打开方式,纷纷邀请人们“云游”博物馆。而在线上直播之外,博物馆也进一步在馆藏衍生上玩出新花样,并从实体文创产品走到当下正火的数字藏品,通过更多方式将“沉默的历史”给玩活了。
“云游”热潮持续蔓延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云游”博物馆成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要打开方式。
据了解,全国多地博物馆纷纷采用线上的方式推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和活动。例如,上海自然博物馆将通过直播的方式来揭秘《山海经》中的世界;四川博物院策划了线上“镇馆之宝”评选活动;天津博物馆则推出了“‘钱’从何而来——直播看展”“博物馆文物修复那些事儿”“景德镇瓷器美在哪儿——直播看展”三场直播活动带大家“云游”。
在北京,除了博物馆推出各种线上活动外,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文物局在北京市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基础上,组织开发了“北京博物馆云”微信小程序,并于5月18日上线试运行。游客可以在线上了解和“一键预约”北京各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和活动。显然,博物馆已经走进了更多游客的视野。
随着文博游愈发受宠,有不少旅游企业开始借势布局。近期,飞猪上线“云游博物馆”系列,消费者可在飞猪官方直播间观看国内近20家博物馆及历史文化景区的直播。同样借博物馆做营销的还有携程。据悉,携程上线了 “博物馆好有意思”活动,从年轻人喜爱的博物馆藏品、趣味型博物馆、待解锁的隐藏玩法、博物馆云旅游四个方面入手,打开年轻人潮玩博物馆的另一种旅行方式。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看来,一直以来博物馆都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由于疫情的影响,“云游”博物馆的方式逐步被发掘。可以预见的是,数字文化消费可能会成为未来一种比较重要的消费方式。
IP衍生瞄向数字化
正当一众博物馆纷纷打开线上渠道之时,文创衍生这一已经过市场验证的运营方式也正在被博物馆持续强化。且除了实体文创产品外,正站在风口的数字藏品也成为博物馆的目标。
公开资料显示,就在国家博物馆日的前夕,包括敦煌研究院、西安碑林博物馆、麦积山石窟、河南博物院、卢浮宫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纷纷在其天猫旗舰店发行数字藏品,多个产品在开售后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文创数字藏品珍藏版“将军令”为例,据店铺销量数据显示,自5月17日20时开售以来,截至5月18日14时30分,该产品销量超过400件。除此以外,敦煌研究院等其他博物馆的数字藏品也相继实现数十到上百件不等的销量。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各方也在进一步借助多种活动推动博物馆的文创衍生,数字化同样成为新的关注点。且就在5月18日当天,“文创板”·2022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不仅延续“文博文创衍生品设计主题赛道”和“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意设计主题赛道”两个经典赛道,还特别增设了“博物馆数字衍生品设计主题赛道”以及“革命文物文创设计主题赛道”。
消费者田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前便经常会购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或自己留作收藏,或当作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而当数字藏品出来后,虽然不是实体的文创产品,但精美的设计也将历史文物的价值展现了出来,因此便迫不及待地进行购买,作为自己收藏的新品类。
长线导流强化参与度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云游”还是强化文创衍生,均是拥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博物馆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让不会主动说话的文物重新活起来,多角度展现其内在价值。
对于博物馆如何进一步活化,谷慧敏认为,首先要通过数字博物馆让大家了解博物馆、喜爱上博物馆,把线上的流量导入线下,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博物馆参观欣赏是未来的主要方向。同时,博物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中小学生等人群设置开放日,并推出例如研学等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也在推动博物馆的发展,文旅融合也是关键一项。其中,正在发力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北京,在此前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中便以“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为纲,兼顾革命文物和考古重点工作,布置了八大板块30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以及46项重点工程(或项目),并提到“拓展完善文博文创产品营销体系,把博物馆文创空间打造成博物馆文化展示的亮点,鼓励在实体书店、旅游景区、公共文化空间、重点商圈等区域,开设文博文创产品展示营销场所”。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是近年来文旅市场的发展趋势。”在数字文创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看来,博物馆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同时也往往会成为旅游爱好者的打卡地,因此天然拥有文旅融合的契机,若能加以利用,则能进一步强化博物馆的活力。(记者 郑蕊 吴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