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文:中航沈飞产业链实现纵向延伸,在手订单保障快速增长
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022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03亿元,同比增长34.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48.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60.91%。 产业链实现纵向延伸,在手订单保障快速增长 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022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03亿元,同比增长34.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48.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60.91%,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主要源于产品销售增加。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达9.64%,较上年同期微降0.31pct,处于正常波动范围内。Q1公司产品交付全面加速,产业景气度充分体现。 报告期内,公司合同资产较上期期末出现下降,应收账款较上期末出现上升,公司已交付产品持续通过验证,但尚未到回款周期。
预付账款出现小幅回落,或说明公司在上年末采购原材料已开始入库进行生产,同时应付账款出现较大增长,说明采购相关仍在持续进行中。报告期内合同负债较上期末出现下降,在手订单已开始进行交付,21年Q2公司收到的大额合同将在今年持续交付。2021年公司在接到大额订单后仅实现小批量交付且并未收到全款,大批次产品仍在生产过程中且尚未批量交付。公司目前批量原材料及配件持续采购,大批次产品已开始均衡快速生产交付,较大额度的在手订单将为业绩释放提供一定保障,全年业绩稳定快速增长可期。
公司于5月7日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总会、副总经理三位高管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合计2.8万股,有力体现高管对于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 公司于4月29日发布公告,拟以现金形式收购吉航公司60%股权并增资2亿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吉航77.35%股权,吉航公司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吉航公司主营业务为航空防务装备维修,本次交易将使上市公司完成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加快批量修理能力建设,未来公司主业将聚焦于“研、造、修”三大方向,预计将对公司估值与整体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下游需求饱满,业绩提速可期 我国目前战斗机数量为美国同期的一半左右,各类机种在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美国,且约40%至50%的军用飞机面临退役,装备建设急需提速。我国将逐步淘汰二代机,以三代机为主体开始向四代机转变,三代、四代战机将陆续迎来不同程度的批量交付。在国产航母具备弹射能力后,舰载机将逐渐从三代机向四代机转变。预计未来10年,我国新增战斗机数量约为1500架(三代机与四代机比例约为2:1),市场空间约为1000亿美元。
公司将受益于各型歼击机的持续列装,航空装备业绩或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提升新机研制水平,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公司资产重组配套募集资金16.68亿元将全部投入公司新机研制生产能力建设项目,主要用于建设新机零部件制造、装配、检测试验、调试、试飞等能力。项目总投入约为23.95亿元,除去16.68亿元的募集资金投入外,剩余部分将由沈飞集团自筹。本次募集资金的投入将进一步缩短新机型研制周期,满足型号研制和国防装备更新换代的需要。同时也将提升公司研发水平,扩大公司产能,增强公司重组后的持续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航母入列提供舰载机增量,股权激励促进效率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目前国内歼击机唯一上市平台,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军机需求放量;国产航母陆续入列将使舰载机需求出现较大同比增长,新老需求叠加可为公司提供未来2-3年业绩支撑;股权激励有效提振公司生产交付效率,未来激励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加力投入新机研制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公司研发水平、产能与盈利能力将持续增强,新机型下线后也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8亿元、31.66亿元、39.9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3.75%、39.56%、26.26%,相应22年至24年EPS分别为1.16、1.61、2.04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6、33、26倍,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