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议:除了“摩擦性失业”,还有哪些失业类别?

2022-07-29 20:10:27来源:劳动报

本文转自:劳动报

近期,一个词闯入了大家的视野。国家统计局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青年群体就业情况时称,“当前青年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一时间“摩擦性失业”成了网上讨论的热词。

通俗来说,“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指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人需要在不同工作中转换、等待转业而产生失业现象;特点是行业广、涉及人员多、失业期限比较短。


(资料图)

或许有人会问:失业就是失业,为什么要对其进行分类和定性呢?

对此专家的解答是:经济学上之所以要对失业类型进行区分,是想通过失业的特点和基本因果机制等,来对失业进行区分,然后针对各种不同的失业来给出不同的、合适的对策。

通常情况下,宏观经济学将失业分为了三大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它们有各自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应对策。

一、摩擦性失业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劳动市场信息不完全等)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引起的失业,它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也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特点: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的数目的人,但对每个人而言,其发生是不同的。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和其他类型的失业相比较,摩擦失业不仅带来经济成本,也带来一些明显的经济利益。

对策: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降低不必要的流动、允许工人在一段时间内休假而不是被辞退。

二、结构性失业

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它是由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的一个来源是工资刚性,即工资不能调整到使劳动市场的供给等于需求,从而消除失业的水平。一般认为,它是指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结构变化,包括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等。

特点: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不像摩擦性失业,它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所在企业衰退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群体。它是长期的,与摩擦失业主要区别于搜寻工作过程的完成程度。

对策:政府对培训项目的提供或资助;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流动;通过提供给长期失业者的公共服务工作作为政府这一最后雇主的应对措施。

三、周期性失业

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水平下降,即经济的需求下降引起的。

特点:相对于摩擦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它会随着经济扩张和收缩而表现得不同。在经济繁荣时周期性失业率下降,经济萧条时周期性失业率上升。与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等失业状况不同,周期性失业的失业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是经济发展最严峻的局面,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所恢复。

对策: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确保经济稳定健康增长,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

标签: 职位空缺 劳动力市场 劳动市场

上一篇:天天关注:国宝人寿一民企股东退出,四川金控受让其所持的12%股权
下一篇:环球看点!中国铁建境内境外订单双管齐下,新能源及环保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