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1.4亿人次参保,“惠民保”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转自:中国金融新闻网
近日,天津市市民踊跃参保首款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天津惠民保”,目前参保量已突破70万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两年来,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惠民保”成为保险业的重要业务领域,参保人数和保费规模均出现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惠民保”在全国28省122个地市推出了177款产品,参保人数达1.4亿人次,保费收入达140亿元。
今年以来,随着部分城市“惠民保”进入新的募集期,一些人因产品体验欠佳不再续保,也有一些人担心一旦罹患疾病是否真的能够得到赔付。更多的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对该类产品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如果保险公司赔付太多,怎么办?
《金融时报》 记者获悉,原定于7月31日投保结束的2022版“沪惠保”投保期限延长至8月20日。据悉,截至7月31日,包括团单在内,2022版“沪惠保”共有645万人参与投保。
提问:
具有普惠特性的“惠民保”类产品
如何兼顾普惠与商业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1,放宽参保条件,进一步提高参保率
“惠民保”本质上依然属于商业保险范畴。不过,“惠民保”以保险责任“衔接医保、突破目录、补偿大病”的普惠产品定位,获得了政策上的支持。“惠民保”以低成本实现当地基本医疗参保人等人群批量承保,重点吸引低收入、高龄、既往症群体投保。
今年以来,“沪惠保”“穗岁康”等“惠民保”项目进一步放宽参保条件,新市民群体也可投保。业内人士认为,这既扩大了“惠民保”的参保人群,又改善了“风险池”人群分布,进一步增强了普惠性和规模效应。
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为例,北京“普惠健康保”保费为195元/年,“沪惠保”2022版保费为129元/年,深圳重疾险为39元/年,广州“惠民保”为49元/年。保障范围不同产品价格也不尽相同,但整体来看均遵循了普惠性原则。数据还显示,“惠民保”参保率持续提升,2021年上市的项目参保率为9.1%,较2020年整体4.2%的参保率提高4.9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相关人士表示,“惠民保”具有较低费用、较高性价比的特点,更多聚焦在普惠属性上,覆盖更多既往病症人群和老龄人口。如今,“惠民保”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扩大投保面。
有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基于“惠民保”对基本医保补充作用的初衷,必须要符合普惠这一原则,投保价格需让大部分市民承担得起。因此,“惠民保”难以通过提高保费扩大筹资规模,其规模扩张主要是依赖参保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投保门槛上,“惠民保”不存在年龄、职业、健康限制,大部分“惠民保”只要求参保人投保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即可,这意味着对险企来说要承担更多的赔付风险。中再寿险报告显示,全国“惠民保”产品60岁以上人群整体占比约为35%。
2,坚持保本微利,定价精准发力
不过,从当前“惠民保”经营状况来看,有的城市“惠民保”或面临亏损。例如,2021年推出的上海“沪惠保”尽管首年参保人数高达739万人次,但在运营仅8个月时“沪惠保”累计理赔金额已高达5.24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62%;深圳重疾补充保险除了在2017年、2018年赔付压力有所缓解外,在其经营的5年时间里,其余年份赔付率均高于100%。
总的来看,“惠民保”在普惠定位与追求高参保率下似乎存在难以兼顾盈利的风险,“保本微利”也成为各地“惠民保”发展的主流思路。据了解,2021年,上海“沪惠保”首年累计赔付超7.5亿元,赔付率约为88%。
专家普遍表示,在让“惠民保”更惠民的同时,还须关注有的赔付率较高的问题。太保寿险政保合作部总经理刘杰表示,“惠民保”未来的最大挑战肯定是项目可持续的问题,如果非健康人群的参保人持续积累,赔付率持续走高,从长期来看项目将不可持续。
东方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惠民保”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应对当下与未来医保收支压力和个人医疗费用负担的重要手段,若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使多方受益。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运营方利益获取角度看,一方面需要满足普惠民众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保证运营“惠民保”的险企能实现一定的盈利。
从保险公司角度看,赔付率过高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参与积极性。保险公司追求可持续发展,未来需要从“惠民保”项目定价更精准方面发力,逐渐扩大“惠民保”渗透率和提升产品续保率。
有业内专家建议,要探索建立“惠民保”目录机制,更好地发挥基本医保的补充作用;打通医保数据和商保数据互联互通,在规范数据采集应用、规范连接的准入主体和形式、明确医保数据对接主体和险企数据对接主体的同时,提升医保数据的开放度,通过应用保险科技促进有序互联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