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资讯!曾与阿里齐名,“电商鼻祖”市值只剩4亿港元
撰文 / 陈畅
【资料图】
编辑 / 杨洁
当年曾和阿里齐名的国内“电商鼻祖”慧聪网,因为一则“停工待岗通知”引发了网络热议。
8月24日,一则落款为“北京慧聪叁陆零科技有限公司”的《停工待岗通知》在网上流传开来。这份通知中称,因公司经营遇困难,经公司讨论决定,将于8月25日停止经营,全员停工待岗,办公区关闭。其中还称,员工待岗期间,第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发放基本工资;第二个工资支付周期开始,提供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作为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
随即,据媒体报道,有慧聪集团内部员工对外回应表示,停止运营的不是慧聪网,此次发布该通知的公司主体北京慧聪叁陆零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电话销售业务,只是集团下面的一个小板块,占慧聪集团业务体量还不到1%。
但这则消息,把已经沉寂许久的慧聪网又重新拉回了大众视线之中。
图/网传《停工待岗通知》
慧聪集团创立于1992年,2003年在香港上市,早年从B2B平台慧聪网起家,在2018年更名为慧聪集团。根据官网显示,目前集团旗下公司包括慧聪网、中关村在线、棉联、买化塑等;已累计服务63个行业,拥有超过2700万注册用户、110万累计付费用户。
在社交网络上,大多数年轻人已对“慧聪”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实际上,作为电商平台,慧聪网成名比阿里巴巴-1688平台还早,当年在业界曾有“南阿里,北慧聪”之称。慧聪集团的创始人郭凡生在业内尤为知名,曾被称为“中国电商教父”。在脉脉上,一位合作伙伴对他的评价是:“郭总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先行者,知识渊博,我特别喜欢他的演讲,激动人心。”
早期的慧聪集团和阿里巴巴也算竞争对手。因此,郭凡生还不止一次与马云公开“叫板”。但现在,慧聪集团的市值只有4.19亿港元,阿里的总市值则超过2万亿港元,已是前者的5000倍。
昔日能与阿里巴巴齐名的慧聪网,已失去了往日荣光。
图/视觉中国
“南阿里,北慧聪”的崛起
在马云之前,郭凡生是第一批国内做电商的创业“大佬”之一。他于1955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人大工业经济学专业。在国企干了几年后,1992年,郭凡生拿出了自己工作积攒的7.4万元,在中关村与合伙人一起成立了注册资金仅14.8万元的慧聪公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那时,张朝阳和李彦宏还在美国留学,马化腾还是名大学生,马云也还只是杭州的一名英语教师,还没接触到电子商务。
郭凡生创业早期做的事情,是将家电、计算机等经销商的报价信息收集起来,进⾏分类加⼯,再印成叫《中国商情快报刊物》的册子,面向北京家电商场发行。说白了,公司做的是靠出售信息赚钱的“中介”生意。现在来看,它实际上是开创了“商情分类⼴告”的先河。
郭凡生观察到当时市场上各行业价格体系的混乱,才诞生了这个创业点子。但在一开始推销册子时,郭凡生也免不了到处碰壁,这点倒是和马云创业初期的情况也颇为相似。在那时,商情信息传播还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入流”的事,有些电器老板直接认为“你都不生产产品,凭着信息就想赚钱?”
但郭凡生却坚信,自己“是在帮商家和买家省钱”的,赚钱合情合理。终于,有企业以低价在他的册子上登完广告后,联系电话被打爆;郭凡生的创业也成功了,慧聪公司成为了中关村最大的商情信息提供商,创办第二年收入就超过100万元。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慧聪又将注意力转向电子商务,把纸媒的信息搬到了网上。
图/视觉中国
慧聪成立三年后,1995年,开翻译社的马云在赴美出差时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并在回国后搭建了“中国黄页”网站。马云通过“中国黄页”赚到了500万元后,又于1999年在杭州湖畔花园成立了面向全球批发贸易市场的阿里巴巴。
慧聪网和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有着相似之处,业内也开始将“南阿里,北慧聪”并称。而这也为郭凡生和马云后来的“交锋”,埋下了种子。
2003年12月17日,慧聪网赴港上市,股票名称为慧聪国际,成为国内信息服务业及B2B电子商务服务业的首家上市公司。上市当日,慧聪国际股价报收于1.46港元,较发行价大涨34%,交易金额4320万港元;一夜之间,126名持有公司股权的员工都成了百万富翁。这也让郭凡生很是自豪。
在不少人看来,在B2B领域,郭凡生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一名企业家。毕竟,郭凡生堪称是“中国黄页第一人”。只不过,商场变幻,慧聪网当年叱咤风云的姿态渐渐淡去,反倒是郭凡生与马云的“隔空互怼”,还是不少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郭凡生与马云的“相爱相杀”
慧聪网被热议的这几日,2006年央视《赢在中国》节目中,郭凡生与一位年轻人的一段对话内容也再度在网上传开。
在节目中,这位年轻人向郭凡生提问时,做了一个商业预判。他说:“我不看好慧聪网的未来,因为未来在那个行业,只有阿里巴巴才能做到最好,等它把雅虎整合完毕之后,就会腾出手来打郭总(慧聪网),因为它已经把易趣打败了。”
听完这位年轻人的这番言论,郭凡生反而带着嘲讽味道地笑了起来。他回答说:“我已经这么成功了,你都不信任我,你凭什么让他们(投资人)信任你?”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叫做张向东。他所创办的万网,后来在2014年以5.4亿元被阿里巴巴收购,成了马云旗下的子公司。被收购之前,万网还在2011年封停过慧聪网的域名长达4小时。这些都是郭凡生当初无法预料到的。但张向东的预测,却在后来成为了现实,并在如今又被人翻了出来。
而事实上,在当时,郭凡生就已喜欢追着马云,隔空开“怼”。
图/网络视频截图
当时,马云有句话曾广为流传:“我就是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郭凡生听到后,就不留情面地揶揄道:“那是你的望远镜或你的眼睛出了问题。”
2007年5月,马云在阿里巴巴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举办的国内首届网络工程师“侠客行”大会上放言称,“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郭凡生听完又不答应了。一个多月后,他发出了一纸公开信,对马云表达质疑和不满。他在公开信中表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这样蓬勃旺盛的境地,不仅仅是因为有了马云所谓的“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更多地是因为有着数以万计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甚至个人,以五彩纷呈的技术手段和各具特色的经营方式。
他说,马云“因为自己的公司尚未被资本市场视作‘科技型公司’,就不顾一切地将同类企业赶出‘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行列,恐怕也不是君子作为。这番话我如鲠在喉一个月。”郭凡生在信中表示。
也是在2007年,上海证券报曾以《郭凡生批驳张朝阳后悔上市论,大骂马云无知》为题进行报道。报道内容中,郭凡生在受访时仍然不断对马云表达不满。比如,他还没有忘记马云的“望远镜”言论。“多么无知啊!如果打着望远镜都找不着对手,那慧聪成什么了?中国企业成什么了?”郭凡生说。并且,他还通过报道向马云发出了挑战,“马云最终是要道歉的,现在不道歉,他这句话我就抓住没完没了地讲,损失的是他大量公关的钱和他的个人形象。”
马云还说过,阿里巴巴“每天交税100万”,郭凡生就跟着“较真”:“你拿出税务局的上税证明来啊,为什么绕了半天的圈子你不拿出来。”
郭凡生还在报道中,认为阿里巴巴和雅虎的结合也是有问题的。“我没有见到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能够做B2B、做C2C、做搜索。如果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合作能够每件事都做成,那是奇迹。我就告诉大家,我根本不相信这种奇迹会发生。”
郭凡生追着马云怼,并非是和他有什么“过节”,更多地像是理念上的分歧。慧聪和阿里,同是当时国内电商平台的头部公司,它们中间也曾有着相近的业务,身位也一度拉得很近。阿里主要做小件商品,慧聪做大件商品为主;在工具方面,阿里有诚信通,慧聪有买卖通。但是,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当时它们的运营思路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并在战略选择的分歧中,最终拉开了差距。
转型的慧聪也“不服老”
张向东在节目中提问郭凡生时,马云已通过淘宝拓展C2C领域,并超越了易趣;到了2007年,淘宝年销售额突破400亿元。而慧聪当时却仍在聚焦大件商品企业采购。
实际上,那时阿里巴巴和慧聪网的B2B生意都已经越来越不好做了。它们的竞争对手纷纷涌现,包括生意宝、环球资源网、义乌的小商品网,甚至包括来自中东的特佳易,都在和它们抢食蛋糕。
为了给公司寻找有力的第二增长曲线,马云逐步将核心业务转向C2C为主的淘宝网。“中国现在有13亿人,1亿人上网,尝试过网上购物的只有2000万人。所以网上购物还不普及,我的建议就是大家多上淘宝网。”在200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马云亲自发出呼吁。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国内网民人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6800亿元,同比2004年增长了41.7%;在网上购物的网民中,有超六成人选择的付款方式是网上支付。而当时国内将近3000万家中小企业中,真正实施了电子商务的还不足3%。
阿里“转身”的同时,慧聪网在B2B的路上越走越远。除了在内部孵化“买化塑”,收购中关村在线等企业外,公司还投资了多家B2B创业公司,如化工B2B平台第五城、农村B2B平台厘米网、模具B2B平台中模国际等。
当慧聪网B2B业务的市场空间日益显得逼仄后,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2015年,慧聪网的净利润出现严重滑坡,由前一年的1.88亿元大幅下降至5255万元,同比减少了71.99%。与此同时,公司股价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也暴跌了80%。当时公司将业绩下降的原因部分归结为集团付费会员减少、对B2B业务资源投入过大等。
在2018年,慧聪网宣布转型,由TO B领域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形成交易服务、数据服务、信息服务三大板块;并更名为“慧聪集团”,原慧聪网作为集团全资子公司之一,归属于信息服务板块。
2018年的这次转型,给公司注入了强心剂,但效果却并不算太持久。2016~2018年,慧聪网连续三年盈利后,在2019~2021年,又陷入亏损状态,分别亏损3.75亿元、7.46亿元和6.63亿元。
今年8月19日,慧聪集团刚刚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财报显示,2022上半年慧聪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1.17亿元,同比下降13.44%;归属母公司净亏损7473.50万元。
其中,公司智慧产业事业群、 平台与企业服务事业群营收均为两位数负增长,科技新零售事业群(主要来自中关村网站在线提供线上广告服务)增长率为44.9%。
图/慧聪集团财报
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5亿元,受限制存款及现金为1.08亿元。但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高达15.02亿元,该数据在2020年年底还只有1.76亿元。此外,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负债总额为20.52亿元。
在财报中显示,公司传统的电话销售模式受影响较大,虽然管理团队努力寻求改善,慧聪网电话销售业务新产品及服务未能达到实质改善,致使电话销售业务收入未达预期、逐年下降,并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截至8月26日港股收盘,阿里巴巴股价报95.80港元,总市值为2.03万亿港元;慧聪集团股价收报0.32港元,总市值4.19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