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文:宁德时代临近尾盘跌超 1%,总市值跌破万亿元大关

2022-09-18 16:09:31来源:东方资讯

昨天,宁王从万亿神坛上跌了下来。


【资料图】

9月16日下午,宁德时代临近尾盘跌超1%,跌破此前410元的定增价格,总市值跌破万亿元大关。距8月24日市值最高点以来累计下跌超26%,短短22天,宁王市值蒸发了3400亿。

面对国内业绩和股价的种种压力,宁王出海动作越来越频繁。

不管是加速在海外设厂,还是与更多海外车企达成合作,宁德时代今年迈向“海外”的步伐确实走得更快了。其中,多少与其为市场提供了一份亮眼年中报,却反而迎来股价下跌的烦恼有关。

一位基金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下跌原因主要是中报披露完之后,基本面预期基本兑现,进入企业消息真空期,关注中观和宏观的比重开始增加;中期调整因素则源自对明年需求的判断。市场对明年一季度数据有所担忧,即便在今年三四季度数据明显很好的情况下,可能也很难在交易层面形成共识。

行业老大,同陷资源危机

作为头部企业,宁德时代的业绩表现与挑战基本上也代表了行业当前的问题,“增收不增利”也是当前新能源产业链的共性。

一方面,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预计中国动力电池的产值将在2025年进入万亿级别。

作为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碳酸锂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整体成本中占比超过40%,但碳酸锂的价格已从2020年7月的4万元/吨,一路疯涨至今年的50万元/吨。

原材料的价格不仅牵动着电池厂家,同样也影响了各大新能源车企。今年7月,广汽董事长曾庆洪便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怒喷电池价格过高,还称自己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车企不赚钱,电池厂不赚钱,赚钱的是上游锂矿企业,以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为例,两者在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分别为143.21亿元和142.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2.72%和508.05%。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多个环节“供需错配”,是导致上游材料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上游材料价格若要回归正常,恐怕仍需一定周期来消化。

“周期”的出现并不难理解,问题是作为行业龙头的宁德时代,为何没有应对周期,整合资源的魄力,其在这一波上游资源的供需矛盾中,显然处在了被动的位置。

但宁德时代却没有提前布局上游资源,这很可能跟领导人曾毓群及公司的风格更偏向于技术导向,而非资源导向有关。毕竟像资源紧张这种问题,其实只要消化了周期,基本上也能得到缓解,而技术终究才是制约公司发展的关键。

其次,当前优质的矿产资源存量,基本都已经“名花有主”了。当前已探明的全球锂矿资源储备,70%都分布在智利、阿根廷、西澳等海外国家,中国锂资源储量仅占6.8%。

但要说明的是,优质的锂矿资源其实并不紧缺,缺的是便于开采的矿源,这跟锂矿的氧化锂含量有关,含量越低,提取成本越大,尾矿回收问题越难。

“去宁德化”,已成车企趋势

对于引入其它电池供应商一事,小鹏曾回应称,车辆生产的零部件供应链需要不断完善。事实上,这也代表了不少车企的观点,仅引入一家供应商,并不利于车企提高议价能力和提高风险化解能力。而最为重要的是,车企们都不会希望上游市场只被一家企业所垄断,动态制衡才能让行业更健康地发展。

除了“雨露均沾”之外,车企也开始扶持其它电池厂或自建电池厂,企图绕过宁德时代,彻底“去宁德化”。

因此,越来越多的二线电池厂商正试图复刻中创新航崛起的经历,抓紧弯道超车的机会。比如孚能科技便打入了长城汽车的供应链体系,获得上汽、广汽集团和“蔚小理”联合投资的欣旺达,更只用了五个月时间便挤进了上半年电池厂装车量榜单的前十名。

除此以外,比如长城汽车便试图自建电池厂,孵化了蜂巢能源。当前已有包括蔚来、吉利、北汽、上汽、力帆、华泰等多家车企宣布将自建电池厂。

不难看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所需周期会有多长,“去宁德化”基本已成为新造车企的共识。应该说,车企们也并非针对宁德时代,它们关注的只是自身利益的考量,只有将核心竞争力留在自己身边,才能不被产业链上游所掣肘。

“出海”外卷,是否最佳解药?

除了车企加速“去宁德化”,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变化也影响着宁德时代。去年以来,原本“蔚小理”三家独大的新造车市场格局已发生了变化,非传统新造车势力,如哪吒、五菱宏光、问界等品牌的崛起,似乎都在将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售价不断推低。

在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榜单中,前三名分别是五菱宏光Mini、比亚迪秦和特斯拉ModelY,在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车型中,没有一款的零售价高于20万元的车型,售价普遍均在10万元以下。

中低端车型对电池成本更为敏感,且相应会放宽对技术的要求,由于入门门槛更低,电池厂商试图以规模取胜,也导致行业“内卷”更加严重。曾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动力电池材料体系的突破已经遇到很大的瓶颈,如今行业内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结构创新上,但结构创新带来的边际收益也开始越来越小。

2019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4.37%;到了2021年,已有278.7亿元收入来自海外,占全部营业收入的21.38%。从早期的宝马、大众,再到特斯拉、奔驰,以及今年官宣的福特,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宁德时代的第二战场。

其次就是欧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目前仍远低于中国,以美国为例,当前其渗透率仅为5.9%,而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高达约30%,可见欧美市场的增长空间会更大。

另一方面,为了配合与海外车企的合作,宁德时代也在海外加速建厂,力求将产能搬到了海外客户的家门前。

今年4月,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获得8GWh电芯生产许可,匈牙利工厂项目已在9月宣布启动,此外还有波兰、日本、印尼等多地项目布局,预计能在2025年实现海外产能250GWh,2030年达到500GWh。

但当前加速“出海”的,也不止宁德时代,如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电池厂商,均已宣布启动海外项目,而老对手日韩电池厂商,则更早便在欧洲、北美等地建设了电池工厂。

海内外电池厂商纷纷扩产提速,与此同时,以大众、Stellantis、特斯拉为代表的欧美车企同样试图掌握电池生产能力,纷纷自建产能。随着以上企业纷纷扩产,并在2024年左右集中释放产能,新能源风口到底能支持多大的电池产能,产业链又会否在下一个周期再次迎来“供需错配”,目前来看,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尽管已经登顶,但“高处不胜寒”,宁德时代恐再难“躺着”把钱都赚了。

标签: 长城汽车 能源汽车

上一篇:全球热议:国有大行大动作,内测首批个人养老金账户!养老产品统一视图渐行渐近
下一篇:天天热推荐:壳牌发布声明称,本·范伯登将于今年年底卸任首席执行官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