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资讯】万物云上市之后,谁是带头大哥?
谁是带头大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问题不但可以撑起一部文学作品,还是每个行业在走向成熟之前,在不确定中的杀伐。
物业行业里,万物云绝对算得上热度很高的那个候选人,没上市时就已经开始参与各类排资论辈。
开启上市之路后,关于其“能值多少钱”这个问题,行业更是每有讨论。
6个月,182天,历经证监会九问、龙湖智创生活招股书失效、鲁商服务上市即暴跌,万物云在行业的低谷里IPO。
截至9:40,股价45.8,比发行价低了7.19%,总市值536亿。
同时间,华润万象生活市盈率30.16,总市值690亿,碧桂园服务市盈率7.99,总市值432亿。
没拿到第一名。
开盘的同时间,早上9:30,朱保全在大宝专栏发文,用了“蝶变”这个词,正文里却“画”了一幅万物云的人才图谱。
最后他用了荀子《劝学篇》的一句话: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回顾一下万物云的一些重要数据
有一个问题是:万物云最值钱或者最代表其未来的,是哪个部分?
每个人都给出不一样的回答。
可谓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关于万物云的猜测。
大约这也是近几年万物云品牌战略想要达成的一个效果——引发讨论。
有媒体评论说,万物云正在继彩生活增值服务的故事、华润万象生活住宅+商管双轮驱动的故事之后,讲述一个新的庞大架构下的空间赋能故事。
这个评论是否贴切,我们不去评价。
但万物云有点会讲故事,确实是客观事实。
只不过,这些故事是非虚构故事,还是科幻故事,现在还不好说。
借着万物云上市的时机,我们只能再来复习一下这家公司的一些基本数据。
收入结构
住宅物业服务收入占比47.9%,商企物业服务收入占比22.4%。仅这两项基础物管服务,就占了总收入的70.3%。
至于大热的蝶城、科技,故事层面的内容可能更多一些。
有人评价说,物业概念初兴时没上市,大热时也顶住了压力,在纷乱的资本世界里,万物云仿佛是硕果仅存的全村的希望。
本来做好再等几年的准备,没想到推出了一个半成品。
收入变化
收入最高的几个部分,也是物业公司的老三样:住宅物业管理服务、商业物业管理服务、开发商增值服务。
收入增长很稳定,维持在30%左右。
增速快的部分,在于科技和城市空间整合,分别达到了233%和79%的增速。
增速放缓的“其他社区增值服务”,按照万物云招股书的解释,主要是车位销售服务。
毛利结构及利润率变化
今年中期时,58家上市物业公司,平均净利率为14%,平均毛利率为16%。
以7%的数值,在长尾中成了尾部。
前不久我们曾拆解了万物云对标的北美住宅物业一哥FSV的数据,发现这家公司在利润率层面也并不能说占据优势。
尤其是在全球并购扩张成为常态以后,净利率非常平稳的保持在4%,比万物云还低一些。
如果净利率与服务品质有相关性,或许由万物云上市作为一个契机,资本市场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这个指标。
关于上市时机的思考
关于万物云选择上市的时机,一直都是业内讨论的焦点。
耐住了数年的“寂寞”,却选择在低谷期上市。不只是受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今年港股市场整体都是非常惨淡。申请上市的超过230家企业,仅有不到50家成功上市。据称连投行都在不断裁员,金融业失业率到了新高。
相比而言,2020年的风口时期,港股上市物业公司的总市值曾高达5600亿港元,平均市盈率都有35倍。而今,超过20倍市盈率都已经算是高水平,数不出来几个。
从公开招股爆冷,到公开认购不足,28日暗盘破发,万物云上市遇冷似乎已成事实。这种冷漠,很可能代表着物业市场“非理性繁荣”彻底成为过去式。
但万物云的“朋友圈”们却表现的不太一样。
弱市当前,资本遇冷,万物云却依然有一组豪华基石天团:包括中国诚通以及旗下国企混改基金、瑞银资管、HHLR基金、淡马锡等机构投资者,基本上全面涵盖了国际长线、国际主权、中资主权、中资长线等各类型市场化投资者。
业内人士表示,基石投资者结构多元、外资比例高,是市场火爆时才会出现的情况。
而这些基石已认购4383万股发售股份,约占发行后股本的约3.76%,相当于全球发售项下发售股份数目的约37.56%。
如果说这是朱保全说“在差市场交真朋友”的某个侧面,也是有可能。
公开发售遇冷和专业投资机构的认购积极,差别这么大,似乎也侧面印证了朱保全那句“差市场交真朋友”。
如果物业公司要在差市场才能交到真朋友,那么是否可以说,离开不那么理智的高光,物业公司才能照见真实的自己,重新审视眼下和未来?
回到万物云自身,这些年讲的故事越来越庞大,从住宅商企两翼齐飞,到万物梁行,再到云平台,这些越来越飘在未来的战略理念,真的容易够到吗?
万物梁行、蝶城、科技
但失望背后,通常都是曾经满怀的期待。
9月下旬,万科物业的丁险峰接受媒体采访,似乎打算重新把“科技”这两个字打到台前。采访文章中有一些数据:
万科物业每年固定拿出营业收入的约1.5%用于科技研发。
2021年的研发投入为3.74亿元,如此大手笔投入在行业内绝无仅有。
最后一句结论式的语言,确实有可能是真的。
科技部分,早都已经是只有头部物业公司才能玩得起的游戏,也早就是物业公司们的标配。
比起一众停留在电商APP的物业玩家,万物云得自于AIoT及BPaaS解决方案服务的收入,确实已是行业最高。
但是1.5%的投入,如果对比市场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含量依然比较低。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一般认为研发费用应不低于收入的3%。
在去年被质疑“云”含量不足时,朱保全回应说:“我们把技术和云服务作为我们未来重金投入的方向,但在公司的业务领域,我们把自己定义为服务业。”
招股书中这幅业务逻辑图更明确一些:如果要打通社区、商企和城市服务的边界,建成蝶城,科技将是必不可少的底层支撑。
其实我们更倾向于将这三个部分看成是三张大饼,画给行业、资本以及各位物业同仁。
早在2020年万物云对标贝壳,三张大饼初具雏形时,朱保全介绍业务架构,措辞里的目标很远:
“每个都是独立平台——单独一个板块上市可以,整体上市也可以,上市后再分拆也可以。”
“站在万物云角度,我要去找红衫、高瓴了。原来是他们说服我如何给他们一个投资的机会,现在我要说服他们如何共同创造一个更大的平台。”
如今万物云IPO,各版块业务还没有单独拆分,但差市场里的真朋友却找到了,不知道是否打算一起创造更大的平台。
二十多天以前,万物云官宣了蝶城,并且给了它一个非常详细的描述:
所谓“蝶城”,打破以小区围墙为服务边界的传统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以街道为单位,以3公里为半径,30分钟内可达的服务区域;在区域内,社区、商企和城市服务可以使用统一的资源和基础设施,线上供应链调度与线下运营能力浑然一体,形成区域内的共享服务网络,经济规模最大化。
万物云的措辞是:重塑空间效率,彻底改变传统物业行业的想象空间。
在宏大的宣传片视角下,1.5%的科技投入可能远远不够了。
还是那句话,万物云擅长讲故事,那么这些故事是非虚构故事,还是科幻故事,都很可能在未来的股价中体现出来。
破发不要紧,要紧的是未来能不能涨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