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英国第一个向通胀低头

2022-10-02 10:11:28来源:东方资讯

9月,英国因为1500亿英镑能源救助和450亿的减税法案,让市场非常担心英国财政会出现危机。

近日,英国国债被疯狂抛售的时候,英国央行又站了出来,决定“以任何必要的规模”临时购买英国长期国债——临时重启QE。

于是,就有人笑话英国能源援助、减税、重启QE是一种一边收水一边放水的傻逼行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属实是局外人不知局内人的苦!

1

这要从导致这一轮通胀的源头谈起!

目前,主流经济学界对于产生通胀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钱印多了,另一个是供给没跟上。

钱印多导致通胀是货币主义经济学派的观点;供给没跟上导致商品涨价是供给学派的观点。

货币主义的想法是,既然是因为钱印多了,那么我就通过加息、缩表把钱回笼到央行,让市场的钱少一些,通胀自然就下来了。

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沃尔克成功运用上述手段把美国从滞涨的困局中救出。

所以,目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坚守货币主义理念来治理这一轮通胀,除了土耳其和这次行动的英国。

英国之所以改变抗通胀的方式主要有两点原因:

1、单纯靠收水的操作,通胀没下来,经济却已经顶不住了;

2、以撒切尔为偶像的新首相刚上台,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英国作为最先加息和缩表抗通胀的西方发达国家,一路加息缩表都没有把通胀压下去(加息当月CPI5.1%→9.9%),反而因为经济快速回落,兑美元汇率一路贬值。

反观加息很猛的美国,通胀也只是刚刚拐头,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此刻,恐怕任何一个人都会怀疑单纯的收水是不是不能把通胀降下来。

更加令英国政府恶心的是,由于能源危机问题,国内6月曾爆发过一轮大罢工,工人要求工资与通胀绑定,通胀多高,工资就给我按同比例增加。

这不就是咱们经常听到的“工资——价格”螺旋式通胀么?!

一方面高通胀,央行要给人民交代;另一方面,新首相刚上台,政治上也要给人民交代。

是你,你会咋办?

恐怕也是,两边都先稳住吧?!

2

不管你怎么选,英国政府就是这么办的。

水还是要收的,不收通胀肯定一时半会下不去,收了起码还有成功的机会。

安民也是要安的,不安动乱起来就不是通胀的事儿了。

但是除了安民,有没有其他什么办法既能降通胀又能保经济呢?

英国最终也选择了供给学派的思想,效仿里根经济学(或者撒切尔改革)开始大规模减税!

减税的逻辑是这样的:供给学派认为,减税可以刺激企业多生产产品,通过商品的增加达到降低通胀的和长久刺激经济的目的。

另外,根据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模型,如果税率在A和100%之间,税率的减少有可能还会增加税收。

拉弗曲线:税率与税收收入的关系

况且,即便税收不增加,至少对经济有利,长期来看财政赤字至少不会变成永久性问题。

这一套是不是很有说服力?

没错,几乎都是在滞涨的环境下,美国总统里根干过,英国首相撒切尔也这么做过。

从资本市场抛售英国国债、做空英镑看,市场根本不买账!

资本看到的是,你财政花钱了,你单纯的减税根本降低不了通胀也无法把英国经济盘活,而财政只会越来越赤字。

结果到底怎么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过早的下结论!

3

我的看法是,肯定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但是减税长期对经济也不是啥坏事儿!

之所以没有预想的那么好,是因为此时非彼时。

撒切尔改革照搬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学那一套,不只减税,还有私有制改革、放松劳动力管制和紧缩社会福利。

巧的是,撒切尔改革刚好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那时候企业都有活干,减税无疑会让企业扩张,政府税收增加:

从1979年开始,英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连续四年持续下降,到1982年降至2.5%。1988年,英国在连续16年(1972-1987年)出现财政赤字之后,首次出现财政盈余。

而当下全世界经济都在收缩,英国减的那点儿税能否让企业扩张带动税收增加真需要打个问好。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减税对企业和个人非常有利,长远来看,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还是有的。

眼下只不过是市场更担忧英国央行财政恐难以持续而已。

重启QE的行为也仅仅是防范债券市场崩塌,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身份。

说实话,相比于美国不顾美元前期的溢出影响而此刻一味的加息,英国起码还在守卫金融市场,避免金融市场崩溃给全世界带来灾难。

要知道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为了避免金融系统崩溃一口气可是砸了1.7万亿美元。

要是英国因为国债市场崩溃,砸的钱恐怕要更多,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会更大。

所以,英国临时重启QE稳债市,我非常理解。

4

但是这也基本上宣告英国暂时向通胀低头。

说实话,本质上也是向人民要求的福利低头。

能源救助、减税和重启QE无论从哪一方面看,短期对通胀的冲击都会很大。

很有理由相信,英国的9月通胀数据还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至于未来,减税计划能否抵御通胀、又能否提升年GDP不足2%(同比)的英国经济,还是交给时间吧。

起码英国的这一番操作并非小孩子过家家,而是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的。

再不济,也能给未来陷入同样情况的国家提供经验上的参考,比如处在发展中的我们也面临着债务病的痛苦。

当某一天,“看,那时不一块儿收紧裤腰带,此时是不是更难过!”成为共识,抗滞涨也便有了经验!

当然,最好别走到那一步!!

标签: 金融市场 财政赤字

上一篇:【全球新视野】中国人民银行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下一篇:天天简讯:杭州银行选举新任董事长,行长宋剑斌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