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讯:董明珠交卷!这些机构猛加仓
临近三季报收官,一众白马股业绩下滑之际,10月30日晚两大白电巨头格力电器和海尔智家发布三季报,可喜的是业绩整体保持稳定。
格力电器三季度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1%和6.77%,净利润则分别增长10.5%和17%。海尔智家三季度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62%和8.91%,净利润分别增长20.28%和17.2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两家公司明显好于28日晚发布三季报的另一白电巨头美的集团,后者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只有0.2%和0.33%,几近负增长。
格力电器三季度十大流通股东变化较大,半年报新进十大的中信证券大幅减持,迅速退出十大名单,而公司前控股股东格力集团大幅加仓30%,QFII阿布达比投资局和代表北上资金的香港中央结算加仓比例也在一成以上。
格力保持低两位数增长
格力电器10月30日晚间披露三季度报告,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2.66亿元,实现净利润68.3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01%和10.5%;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4.89亿元,同比增长6.77%,实现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17%。
前三季,正推进营销渠道变革的格力电器销售费用出现良性变化,在营业收入保持低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录得83.47亿元,同比下降了14.8%。2020年开始格力对营销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自建网上商城,把主要销售出口转到线上,留下线下百万经销门店来做体验、配送、服务及售后,董明珠也频频露脸亲自直播带货。
格力电器经营性现金流也大幅改善,今年前三季录得224.5亿元,比上年同期的64.62亿元大幅增长247%。公司的解释是“主要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但格力这份季报并非没有隐忧,其中之一便是长短期负债均出现快速上升。
去年三季报格力电器短期负债只有193亿元,此后每个季度都保持上升,至今年三季报已经录得569.6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95%。格力电器的长期借款同样保持快速上升趋势,从去年三季度末的88.4亿元增加到了今年三季末的256.6亿元,劲增190%。
多路资金回补仓位
整个三季度,格力电器股价在一轮腰斩之后显现筑底迹象,呈现窄幅震荡格局,多路资金开始回补仓位。
加仓幅度最大的正是格力电器的前控股股东——珠海国资委旗下格力集团,其二季度大幅减仓28.66%,但三季度转身大幅加仓4100多万股,加仓幅度达到30%,按当季均价测算耗资在12亿以上,持股比例上升到3.17%,继续位列第五大股东。
代表北上资金的香港中央结算在连续四个季度减仓后也首次回补仓位,加仓幅度12.7%,持股6.43亿股位列第二大股东,排位仅次于高瓴控制的珠海明骏。QFII阿布达比投资局则是连续第四个季度加仓,本季加仓比例16.75%,持股数来到3089万股,列第九大股东。国家队中央汇金重新回到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但实际上持股数并无变化,只是由于其他股东的变动导致。
本季减持的力量主要来自“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其今年二季度以4328.7万股的持股数新进十大流通股东,位列第九。但仅过了一个季度中信证券已经不见踪影,从本季第十名流通股东的持股数2629万股来推算,中信证券至少减仓了约1700万股,减仓比例近40%。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三季度,格力电器微涨了约2.2%,中信证券这样的短期交易未必有明显利润。
海尔智家三季度增长20%
白电巨头海尔智家与格力电器在同一时间发布了三季报。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847.49亿元、归母净利润116.6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12.21亿元,分别较2021年同期增长8.9%、17.3%、23.9%。其中三季度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628.91亿元、归母净利润37.1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7.31亿元,分别较2021年同期增长8.6%、20.3%、33.9%。
2022年前三季度,海尔的海外业务成一大亮点,同比增长8.7%,保持与整体营收增速同步。
期内,公司美洲市场高端品牌本币收入增长超40%;欧洲市场抓住节能产品市场机会,加快本土化供应链建设,实现高端品牌本币收入增长超过30%;澳新市场实现FPA超高端产品本币收入增长超过40%,Haier高端产品本币收入增长超过55%。
公司分析称,海外业务稳健增长得益于坚持人单合一机制及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高效本土化运营;把握行业趋势,抓住高能效产品以及热泵、嵌入式品类等增长机会;坚持高端创牌,抓高端市场增长机会;同时加速本土化供应链建设,并发挥全球协同优势应对通胀高企、零部件短缺等挑战。
十大流通股东方面,与格力电器相反,北上资金香港中央结算减仓了约9%,其余股东持股变化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