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看:朱正芹:2023年最期待大型IPO激活香港市场

2022-12-28 06:03:29来源:东方资讯

划重点:

1不管是投行人还是经济学家都认为明年美联储加息将于第二季度暂停,再加上当前疫情逐渐接近尾声,内地已经放开疫情管控,香港IPO市场的长窗口期呼之欲出。


(相关资料图)

2朱正芹表示自己和身边的投行人确实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但并不觉得悲观或者抑郁。这是因为他们觉得经济是有周期的,不管如何,总有一天会回来。

3她觉得2023年,港交所会放宽科创公司IPO,即18C。这与上交所的科创板以及北交所有类似之处,能够吸引更多科创公司来港IPO。

香港已经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今年的冬天比往年冷了很多。比这个冬天更冷的是香港的IPO市场。截至12月21日的数据,香港IPO市场募资额仅1,019.2亿港元,和去年同期的3,232.7亿港元相比下降了68.5%,创了过去十来年的历史最差成绩。

这也被香港的投行人称为“惨闷和混乱的一年“。香港IPO市场对于香港资本市场来说非常重要,这个行业养活了香港绝大多数的金融从业者,包括不限于IPO投行、律师、审计师等。这些人中最惨的莫过于专门做IPO的投行人。

对于过去的2022年,绝大多数香港的投行人都想直接从记忆里删除这一年,因为2022年实在太难了。这也导致过去这几个月里,高盛等在香港的大投行陆续开始裁员。常规来说,这些大投行即使市场不够好,也会继续养团队一段时间,但是一般不会超过两年。他们此刻裁员也是预计在接下来的大半年市场并不一定会好转。

剩下来的人则更多在期待香港IPO市场风口的到来,不然这些人也会开始担心起来。

窗口期在哪里?

2023年最期待大型IPO激活香港市场

香港IPO市场持续低迷超过一年时间了,所有人期待的新风口何时才来呢?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管朱正芹对腾讯财经表示,“小窗口一直都有,大的窗口取决于2023年的经济形势。“这是因为市场处于疲弱期,若是有一些好的消息或者是可持续的利好出来后,比较快见效的事,能够带动一批已经上市的公司的增发项目走出来——这个操作周期更短,甚至最快隔夜就可以完成。朱正芹举例称,2022年11月15日瑞银就为地产公司碧桂园牵头完成了一笔39.2亿港元的新股配售。

可能是市场情绪正佳,碧桂园想继续抓住这个风口期。12月7日,碧桂园再次公告称将计划配售募资48.6亿港元,瑞银担任独家配售代理。

有了这些上市公司增发的试探后,若是市场行情不错,计划IPO的公司才有可能放开手脚在港完成IPO挂牌和敲钟。

但是比起配售来说,香港资本市场的IPO依旧是核心中的核心。IPO市场热闹,香港中环才会真正的热闹,资金才会涌入。香港急需一个可以唤起市场的IPO项目。朱正芹也认可这样的看法,她觉得当一个具有一定体量的IPO在港上市并且后市股价表现不错的情况下,其他的投资者才会慢慢对市场增加信心:这需要一个更为长期稳定的窗口,而不是当下类似碧桂园样增发的小窗口期。

长期窗口取决明年经济的走势。不管是投行人还是经济学家都认为明年美联储加息将于第二季度暂停,再加上当前疫情逐渐接近尾声,内地已经放开疫情管控,香港IPO市场的长窗口期呼之欲出。

唯一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撑得起市场情绪的大型IPO。朱正芹认为,这个IPO的体量需要在10亿美金左右,当下市场上最期待的包括蚂蚁金服、今日头条及京东科技等大体量公司赴港上市。这是最有可能让市场情绪起来的IPO了。

这样的故事在2019年的夏天也发生过。当时香港IPO市场囿于外部因素导致6月份开始沉寂了下来,近3个月都没有什么IPO,直到9月消费品企业百威啤酒IPO募资378亿港元,一下子提振了市场。随后,阿里巴巴也回港二次上市,募资超1000亿,市场彻底热闹了起来。

包括朱正芹在内的香港投行人都在期待这样的行情再来一次。现在市场储备的大型IPO项目并不算多,其中包括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科技计划在港IPO。

但是,真正的风口,还是得靠蚂蚁金服或者今日头条等真正的超级独角兽。截至发稿,暂未能获悉这两家IPO的进展。

没有窗口期的时候

这些大投行人都在忙什么:做GDR

窗口期没有来的时候,这些大投行的人都在忙什么呢?朱正芹表示,过去这一年虽然市场环境不好,但是瑞银的投行部门的项目并不算少。除了IPO外,香港投行的工作还涉及已经上市公司的募资,比如新股配售等。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香港有超过7家投行的团队募资规模超过10亿美金,其中瑞银完成了26.6亿美金,市占率为20%,摩根斯坦利则是16.8亿美金。瑞银在2020年才重新拿回在港做投行保荐业务的牌照,一般投行业务都需要储备项目1年多。

除了做新股配售外,大投行的人还需要做的依旧是和IPO有关的事情,即辅助IPO项目。囿于外部环境,这些企业若是不希望公司在既有的财报数据下被降低估值的话,只能选择摁下上市的暂停键。香港的上市条例非常清晰,一般来说,只要是提交上市申请后,后续的上市环节都是非常可控的,如无意外,都可以按照时间进度表完成上市。唯一不可控的就是招股环境,也就是投资者的情绪,他们到底会不会下单。

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企业为了上市路演几次就可以完成募资额度,可是当市场一片萧条的时候,可能路演几十次或者更多都没办法获得预期的募资额。这时候,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暂停上市。今年中的时候,乐华娱乐就是如此,明明已经过了港交所的聆讯,公司管理团队随即叫停上市,据腾讯财经了解,其创始人不想降低估值发行,同时也对后市表现没有信心,因此选择暂时不上市。过了半年后,他们重新启动上市安排。

公司因为外部环境不好临时选择不上市,这对于投行的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不完成上市他们的收入就相当于是零。但是又不能放弃。这时候投行人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重新和计划上市的公司一起制定新的方案,等待窗口期回来的时候再重新启动IPO。朱正芹认为,这个时候投行人仍需要和企业站在一起,甚至可能协助企业选择潜在其他募资方式。

这些方式就包括了在欧洲市场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即GDR。这是以A股为基础在超过一个国家以上的地方发行的有价证券。这意味着海外的投资者可以按照当地的监管规则买卖A股的股票,并在120天后可转换成A股。

朱正芹表示,瑞银的IPO团队在过去这一年除了做了9单IPO外,还做了2单GDR,其中一单是新能源行业的公司明阳智能在伦敦发的GDR,募资额为7.1亿美金,另外一单则是锂电池生产商欣旺达在瑞士发的GDR,募资额为4.4亿美金,后者募资额超过了基础募资规模3亿美金的50%。这2单中国企业GDR是今年各自市场里发得最好的项目,尤其是在当下经济下行周期的状况下。截至发稿日,瑞银牵头的江苏东方盛虹也已经公告完成了7.18亿美金的瑞士GDR发行,成为迄今为止发行规模最大的瑞士GDR。

不过相较于香港IPO市场来说,GDR的投资者还是非常少。更多是一些对A股有兴趣的新的基金。一些希望通过港股市场投A股的存量市场的基金早已经选择港股通通道,一些新的基金对GDR兴趣可能更大一些。朱正芹倒不这样认为,她觉得A股市场很多上市公司本身就很符合国际投资者的标准,能够吸引很多国际投资者的参与,尤其是在新能源产业中有非常多优秀的A股公司,这些公司暂未在香港上市,这对于一些离岸的基金来说,仍有诱惑力。当然了,若是未来香港资本市场的窗口能够回来的话,这些公司虽发了GDR,也可以选择在港股二次或双重上市。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GDR是公司募资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和2008年相比

此次香港的市场环境低迷得较长,但投行人说不抑郁

不少在香港中环的投行人都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中部分是从美国被裁员后回到香港的。包括朱正芹在内的投行人,他们都认为这一次尽管并不是金融危机,但是市场低迷的时候更长。长得让人觉得无穷尽,缓不过气来。

这一次的市场低迷从去年下半年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至少还有半年以上的阵痛期。这也是为何包括高盛这样的有钱的大投行都开始裁员并减少年终奖了。他们还认为,这一次的危机和上一次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更为复杂。除了金融外,当前的市场环境还受到了乌克兰战争等地缘政治以及疫情叠加的影响。

朱正芹表示自己和身边的投行人确实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但并不觉得悲观或者抑郁。这是因为他们觉得经济是有周期的,不管如何,总有一天会回来。更重要的是当下的事情还可以继续推进,即使是那些暂时不能上市的公司,也可以为未来备选IPO做努力。常规来说,香港一个IPO准备的时间跨度可从两年到半年不等。若是市场不好的时候,躺平的话,即使未来风口来了,那也抓不住。

现在,朱正芹带着团队在复盘一些未来可能会快速被激活的IPO,比如新能源领域的公司,智慧交通以及高端制造业及消费等板块。这是因为她觉得若是经济稍微复苏,消费依旧是最容易被拉动的板块。当前朱正芹团队已经储备了不少消费的公司。

除此之外,她觉得2023年,港交所会放宽科创公司IPO,即18C。这个条例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五个板块的公司在港进行IPO放低了门槛——这与上交所的科创板以及北交所有类似之处,能够吸引更多科创公司来港IPO。

这些科创公司极有可能会在下一个窗口期蜂拥至港股IPO。这样的话,香港投行人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就可能回到2018年香港放开没有营收的生物医药公司赴港上市一样,几十家生物制药公司齐刷刷来港IPO,港交所瞬间造富,上百人成为亿万富翁。

标签: 新股配售 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

上一篇:【天天新要闻】北安粮农卖上“放心粮”
下一篇:视焦点讯!协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向好(市场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