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 蓄势前行|天天信息

2023-01-09 06:14:31来源:经济日报


【资料图】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2022年,中国经济运行在多重困难的考验下,保持了稳的特征,彰显了大型经济体在应对外部风险冲击时所体现的韧性。稳是为了更好地进,随着各项稳增长举措的落地见效,2023年中国经济前行的底气更足、活力更足,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2022年经济运行保持总体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保持顺畅运转是重要支撑力量。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凭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总量大等综合优势,即便受到各类突发因素冲击,制造业仍然能保持合理的产能利用率,生产、运输、销售重点环节有序运转,重要物资和民生产品供应充足,物价保持总体稳定。同时,各地区多举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做好工业企业及产业园区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引作用,有效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协同,保障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

2022年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是关键推动力量。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上取得明显进展。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稳步推进,新能源、新动能产品高速增长。凭借资金、技术双密集的优势,高技术制造业在提振工业经济中的作用凸显。同时,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得到积极支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有利于制造业提质增效的要素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形成了稳增长、促转型的政策合力。

“稳”和“进”从来都是辩证统一的。从理论逻辑关系看,稳的基础更牢,进的底气才能更足。从实践逻辑看,“稳”是主基调,“进”是有作为。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来之不易的稳,以及在这其中积蓄修复的信心,是2023年经济加快恢复的动力所在。展望2023年,把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深入落实,以各方面稳增长的政策合力对冲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是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

强信心,提振市场主体预期。供需循环畅通离不开市场主体积极的态度,持续改善预期,让企业对发展充满信心,对稳投资、稳外贸、稳就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把稳预期的政策导向切实转化为务实的政策举措,落实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

稳经济,供需双向同时发力。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在补齐供给短板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新动能。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大项目产生更多的实物工作量。用足用好各类投融资工具,因地制宜、按照项目投资所处阶段和不同性质,实现资金配置效率最优化。持续加大技改投资支持力度,统筹多重政策手段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激发外贸新动能,传统、新兴并举稳定外贸出口。一以贯之做好大宗商品、能源原材料、重要民生物资的保供稳价工作。

促发展,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要紧抓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变带来的有利条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短期、长期相结合的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载体,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前期的基础上加快整合、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并进一步丰富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更好与实体经济融合。聚焦价值链中高端,探索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的长效机制。破解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助力数据要素在促进产业转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国内市场对国际投资的吸引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外要素效率在国内市场中的提升。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

标签: 经济运行 实体经济 先进制造业

上一篇:2022年中国能源经济稳步回升 2023年能源经济走势向好
下一篇:全球即时看!2023年,上海新房供应量或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