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平安集团、经历行业坍塌,陆金所现状如何?
美股上市2年多后,兔年开年不久,曾经的P2P大佬陆金所低调奔赴香港上市。
近日,据港交所相关网站披露,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以介绍方式申请在香港主板主要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
背靠平安集团、经历行业坍塌……陆金所现状如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如果不是陆金所要赴港二次上市,蜜妹都已经快遗忘掉P2P这个曾经火爆的行业。
时间回到16年前:2007年,P2P进入中国。4年后,作为中国平安旗下成员之一,陆金所成立。注册资金8.37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
有了平安集团的“大树”,陆金所成为那个互金黄金年代当之无愧的老大。这从那个年代,地铁、网络、手机端,铺天盖地的广告里可以窥见一二。
2015年,时任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确认陆金所启动上市,当时计葵生称,最快将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在港上市。
但也是2015年,E租宝等一系列P2P产品暴雷不断,监管层对互金行业的口子收得越来越紧。2016年,整改、关停、跑路,几乎成这一行业关键词。
行业曾经有多么火爆,结局就有多一地鸡毛。彼时陆金所别说谋求上市了,独善其身都困难。
这之后几年,陆金所低调谋求转型,时而因一些暴雷相关负面新闻登上头条,同时监管也开始铁腕治理P2P。种种影响之下,陆金所注册用户增长乏力,资产规模大幅下滑,上市更似乎遥遥无期。
2020年是个转折点。当年3月末,平安消费金融正式获批,成为当年第一家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使得陆金所可以合法承载个人借贷业务。这一步被视为陆金所解决上市障碍的关键一步。
2020年10月30日,陆金所终于赴美IPO上市,发行价13.5美元,募资约23.63亿美元。
02
如今美国上市2年多,陆金所股价似乎不乐观。美东时间截至2023年2月6日收盘,陆金所美股价格为2.75美元,当日跌幅7.72%,总市值约63亿美元。
从最新赴港上市招股书里蜜妹看到,转型之后的陆金所业绩难言亮眼,面临多种困境。
招股书里,陆金所似乎褪去了P2P标签,这样介绍自己:
中国领先的小微企业主金融服务赋能机构。为小微企业主及其他优质借款人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资产品,以解决他们大量未获满足的需求。
目前陆金所针对小微企业主的核心零售信贷赋能业务模式包括一般无抵押贷款、有抵押贷款,其通过平安普惠品牌赋能这些贷款。
除该业务外,陆金所还通过持牌消费金融子公司提供消费金融贷款,其子公司为这些贷款承担部分信贷风险;也通过陆金通产品向银行转介借款人,不为这些转介所产生的贷款提供任何资金或承担信贷风险。
这两块业务陆金所的销售模式有所不同。其中普惠品牌下的零售信贷赋能业务,主要通过线下渠道获取借款人;消费金融则通过应用程序及流量平台在线上获客,并通过直销网络线下获客。截至2022年9月末,有46.5%的消费金融借款人源自线下,53.5%源自线上。
这两年数据来看,陆金所的活跃借款人数增速似乎在降低。如上表招股书数据,2021年,其活跃贷款人数同比还增加了524人,但2022年前三个季度相比2021年末仅增加177人。仅靠第四个季度,恐怕难以赶超上一年的增加数量。
03
营收方面,陆金所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也减少了。具体来看,2020年、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520亿元、618亿元、458亿元,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微降约0.4%。
同期,陆金所净利润降幅更大。
2022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95.8亿元,同比下降约30.6%。
新增贷款规模来看,陆金所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也有明显降低,从2021年同期的4968亿元降至4176亿元。
同期,陆金所的贷款违约也增加,信用减值损失不断扩大。
2020-2022年前九个月,该数据分别为人民币30亿元、66亿元及103亿元,分别占期内收入的5.8%、10.7%及22.5%。
逾期率则在升高。
30天以上逾期率2020年还是2.0%,20229月末到了3.6%;90天以上逾期率从2020年的1.2%,上升至2022年9月末的2.1%。
年化利率方面,蜜妹不得不感叹,真的高——截至2022年9月末,陆金所的新增贷款中一般无抵押贷款的平均年化利率为21.1%,有抵押贷款为15.7%,消费金融贷款为20.7%。
这里的年化利率指每月全部借款成本占贷款余额的百分比,按系数12予以年化。全部借款成本包括以利息、保险费或担保费、零售信贷赋能服务费等。
这次,陆金所以介绍方式赴港上市,不涉及新股发售和融资,只申请获得将其证券在市场上挂牌买卖的资格。
把融资和上市在时间上分开,也给了企业更大的灵活性。
不过,正如陆金所自己提到的,这是一个变化迅速的行业,中国或全球经济的严重或长期下滑可能会对其业务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种种动作背后,陆金所能否有持续成长的能力,这将是个很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