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报复性存钱是好事吗?
过去一年,把存钱刻在骨子里的中国人,终于让银行的存款破了纪录。
(资料图片)
2022年新增居民存款趋势
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的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了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2023开年第一个月,存款额度就破了历史同期的纪录,不愧是你,爱存钱的中国人。
如果一个月的数据还不够直观,我们可以看去年一整年的存款趋势。
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和2021年增加的9.9万亿住户存款相比,2022年居民部门多存了近8万亿元。
有人看到这,肯定惊讶了:存款一年比一年多,是中国老百姓有钱了吗?
用脚趾头想,肯定不是。
增加的居民存款,其实不是储蓄,而是风险准备金。
中国人喜欢存钱,来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比如失业、疾病,只有增加风险准备金,减少消费,才能应对经济寒冬。
俗话说得好,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只有在经济前景好,收入预期稳定时,人们才会减少对风险准备金的储存,敢于消费。
如今,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显然是对未来预期降低,消费力变差了。
前段时间,号称“中国房地产之父”的某专家表示,中国居民存款太多了,应该把1/3的钱拿出来买房,经济就能快速恢复。
有钱统统存银行
这位专家,就是故意忽悠老百姓拿自己的风险准备金去买房子,完全搞错了因果。
都对未来没信心了,谁还敢拿棺材本,去买大宗消费品呢?
那很多人想不通了,不是钱越来越多,为啥居民存款还会大幅度增加呢?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
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老百姓被各种不确定性事件,折腾的失去了信心。
疫情影响各行各业,企业裁员、员工失业、个体户倒闭等,收入渠道变窄,肯定就不敢大手大脚消费了。
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
我国居民资产中近70%是实物资产,但去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持续不景气。
部分民营房企陷入融资困境,个别地区频频出现烂尾楼,导致大家的购房意愿降低。
受避险心理影响,有钱人原本打算投资到房地产上的钱,也存入了银行,推升了居民存款。
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2022年是不稳定的一年。国际上,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因素影响,全球资本市场遭受较大冲击,很多有钱人不敢冒险投资。
而我国叠加了人民币贬值、疫情反复等因素,市场预期不振,不仅股市大跌,债市波动,理财大幅度亏损,导致资金出逃。
被视为绝佳避险场所的银行,吸纳了这份理财资金,让存款金额不断增加。
总而言之,存款的增加,并不代表老百姓有钱了。它只是在当前环境下,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上升,从而增加的预防性储蓄。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报复性存钱是好事吗?
中国居民存款破了记录,说明大家越来越爱存钱,那这种报复性的存钱,是好事吗?
首先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爱存钱绝对是一种美德,因为它背后代表勤俭节约、不浪费,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多存钱确实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以备不时之需。
但从社会整体来看,如果每个人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都不愿意花钱,那就会物极必反了。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一个“节俭悖论”:
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节约意味着支出减少,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继而引起经济的降速甚至衰退。
也就是说,储蓄虽然可以为个人致富铺平道路,但如果整个国家都加大储蓄,将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繁荣壮大。
中国人爱存钱,是因为经历过饥荒的那一代人穷怕了,可是我们现在已经摆脱吃不饱的时代了,生产力水平提升,物质越来越丰富,逐渐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
和以前相比,收入水平提高,大家的生活要求更高了,需要通过促进消费、扩大需求来带动产业的升级,从而实现供需平衡。
如果消持续低迷,势必会对各行各业的造成制约,这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就是房地产。
房地产行业支撑国民经济
中国人最爱买房,有房才有家,但如果大家都去存钱,不结婚的人甚至连婚房也不置办了。
那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就会卖不掉房,资金链更加紧张,连带着上下游产业链出现大问题。
企业将会缩减产业规模、大幅度裁员,地方政府卖不掉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就连银行都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到那个时候,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受到牵连,银行里存的钱不会打水漂?
有数据分析,在居民部门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高达60%以上,2022年后更是提升到了69%左右,而活期存款占比则是一再下降。
这说明,居民的超额储蓄,有大部分是来自于中长期定期存款,而这些中长期的新增定期存款,大部分来源于中高收入群体上。
《中国财经报告》指出,储蓄金额最多的10%家庭的存款金额,占到全部储蓄金额的70%,储蓄较多的35%的家庭,占全部储蓄金额的25%,而剩下50%的家庭基本没有储蓄。
中低收入群体主要靠工资生活,而中高收入群体是有部分财产性收入的。
因此,想要通过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就要鼓励手里有钱的高收入群体多消费,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处境,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减弱医疗、教育、住房等压力,让大家敢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