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天邦、正邦等猪企陷巨亏,牛肉企业机遇来临却先起“内讧”
“把剩下的猪卖了,不准备再养猪了。”近日,一位河北的养殖户告诉蓝鲸财经记者。
【资料图】
养殖户日子不好过,一大批养猪企业同样过得艰辛。
近日披露的养猪上市企业业绩显示,新希望(000876.SZ)2022年预计净亏损13.5亿元—15.5亿元、天邦食品(002124.SZ)预计扣非净利润亏损3.7亿元—5.7亿元、新五丰(600975.SH)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预计亏损1.55亿元—1.75亿元……更有甚者,正邦科技(002157.SZ)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净利润将亏损110亿~130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95亿~115亿元,并有破产和退市风险。
相比2021年,2022年以来猪肉价格虽然有所恢复,但依然处在低位。这是一批养殖户放弃养猪以及养猪上市公司陷入亏损的直接原因。
导致猪肉价格依然低迷的原因包括消费端的低迷以及生猪产能高企。
这样的状况也反映在了进口量上。随着国内猪肉产能增长、猪价低迷,导致了2022年我国生猪进口下降超4成,不过由于国外猪肉价格相对较低,依然存在大量的进口。
在猪肉价格低迷的同时,由于消费增长的刺激,以及国内牛肉的缺口较大,牛肉进口增长迅速,牛肉价高相对较高,消费却越来越多,牛肉会大规模抢占猪肉市场么?
猪肉产能扩张,进口两年下滑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肉类和杂碎740万吨,同比减少21.11%,连续两年回落。2021年中国肉类(包括杂碎)的进口量为938万吨,下降5.4%。
从进口结构看,猪肉进口在减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进口猪肉286万吨,下滑48.7%,几乎腰斩,也是连续下降。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猪肉371万吨,同比减少15.5%。
把时间拉长,我国进口肉类下滑得更明显,相比2020年,2022年进口肉类总量减少25.33%,猪肉进口量减少35%。2020年中国肉类(含杂碎)累计进口991万吨,同比增加60.4%,累计进口额307.33亿美元,同比增加59.6%;其中猪肉进口439.22万吨,同比增加108.34%。
对于进口量的下降,优合集团公共事务总监杨彬彬认为,主要包括猪周期、关税税率等因素影响。
数据显示,中国的猪肉产能大幅增长,猪肉价格下滑,导致国内外生猪价格价差减少。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生猪出栏69995万头,增长4.3%。相较于2018年,生猪出栏69382万头,变化不大,但较2019年的54419万头,大幅增长28.62%。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李素杰认为,2022年进口猪肉下滑四成,主要是受国内产能持续释放后,生猪价格低位运行,三季度走高,但进口猪肉无明显的优势。
2022年,企业的产能扩张惊人。以养殖三巨头牧原、温氏股份和新希望为首的企业2022年出栏规模大涨。
牧原股份2019年、2020年、2021年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025万头、1812万头和4026.3万头,虽然2021年出栏量已经大增122%,但2022年销售生猪6120.1万头,同比又大涨52%,比2019年增长了5倍。
温氏股份出栏量的增长也不示弱。2019年—2021年,温氏股份年销售肉猪分别为1851.66万头、954.55万头和1321.74 万头,其中,2020年大幅下降48.45%,2021年又增长38.47%。2022年再次大幅增长至1790.86万头,同比增长35.49%。几乎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已被牧原远远超越。
温氏股份后边还有追兵。新希望2019年全年生猪出栏数仅355万头。但2020年新希望生猪出栏总计829.3万头,2021年出栏近千万头,约997.81万头,同比增长20.33%,2022年生猪销量1461.39万头。
农牧食品产业传播与市场咨询平台“牧食记”联合创始人舒全登认为,进口本身是需求导致的,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价差。2022年国内产能上来了,所以猪价比较低,所以进口肯定会下降。不过,目前国内猪价与国外依然存在价差,所以进口量依然不小。
扩产能是行业趋势,也有过度膨胀而自爆的。曾经的榜眼企业正邦科技由于过度扩张,大幅举债,2022年无钱买饲料,竟然出现猪吃猪的情况。日前,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启动预重整,但即使法院正式受理重整申请,后续仍然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并被实施破产清算的风险。如果公司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正邦科技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不止大企业破产,由于猪肉价格一直低迷,小养殖户选择了放弃。一位河北养殖户对蓝鲸财经记者说:“赔钱,不养了。”
数据显示,4月4日,河北生猪价格报价为14.47元/公斤,环比下滑了1.52%。
李素杰认为,现阶段猪价持续筑底,无反弹契机,养殖户持续亏损,开始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养殖场降体重积极出栏从而减少亏损;但由于业者对后市仍存一定看涨预期,整体淘汰范围较小。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截止到2月底,全国样本企业监测能繁母猪存栏量为599.16万头,环比下滑2.25%,同比增幅17.79%。因此整体产能仍较为充裕,明年生猪出栏量仍较为充足,生猪价格或转向下行周期,受原料成本带动,猪肉价格或低位震荡。
牛肉需求大涨,国内企业却在内讧
猪肉进口下滑的同时,2022年中国禽肉进口也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进口禽肉及杂碎58万吨,同比下降16%。其中,巴西输华禽肉产品同比也下降15.6%,但占中国进口禽肉的份额仍超过40%。
杨彬彬认为,禽肉进口下滑的原因是国内需求下降。
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2020—2021年禽肉消费量保持较高位,带动禽肉价格走高。2022年禽肉需求量或达2320万吨,同比跌幅2.52%,但仍处于近五年中位偏高水平,对禽肉价格上涨有一定支撑作用。
需求的下滑,对企业的影响首当其冲。中国最大的鸡肉食品深加工企业圣农发展2022年营业收入168.17亿元,同比增长16.15%。但这样的收入增长是在成本连续大幅增加,以及大规模增加费用而来。最终实现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下降8.33%。
值得注意的是,猪禽进口下滑,但牛肉进口持续大涨。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牛肉和杂碎273万吨,同比增长15.68%,南美包揽进口来源前三,其中巴西产品占比高达40%。
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赵祖东表示,我国肉类进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22年猪肉进口比重从40%下降到了24%,牛肉进口量由25%上升至36%。
舒全登认为,我国牛肉产能一直不足,且需求在增加,并且牛肉的价格波动不大。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我国牛肉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5%,2022年我国的牛肉消费量达1024.5万吨,在全球牛肉消费量中排名第二。但2022年我国国内牛肉产量增长3%,但仅为718万吨,供应量占牛肉消费总量的73%,仍有较大缺口。
就人均消费量而言,我国2021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32.9kg,其中仅为牛肉2.5Kg。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国内产量一直在增长,中国的牛肉消费反弹速度快于预期,因此需求也可能保持强劲。
不过,受制于肉牛养殖成本高周期长、养牛积极性低、能繁殖母牛饲养量持续下降和自主培育的专用品种数量少等原因,活牛存栏数量难以快速增长。国内大型养牛企业和牧场较少,排名前十名企业活牛存栏数量不足全国存栏数量的1%。
国内大型肉牛养殖企业包括重庆恒都、中禾恒瑞、天山生物、三江并流、听牧肉牛和荷金股份等。
不过,其中一些企业在大好的市场面前却出现内讧。天山生物近期出现了董事会罢免董事长的一幕。天山生物宣布,免去桑洁董事长职务,选举马长水为新任董事长。
但桑洁投票反对,其认为自己“任职期间勤勉尽责,兢兢业业,长期驻扎在生产经营第一线。2020年内领导并完成了公司海外资产的市场化处置,为公司业务发展回流资金;领导了育肥牛业务的重塑,创建通辽生产基地并不断扩大规模至今。”
桑洁也反对马长水担任新董事长,理由是马长水曾于2022年1月当选天山生物董事长,但同年4月就提交辞职报告,称其将协助中植集团主要领导分管风险控制中心,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继续兼任董事长恐会顾此失彼。目前公司急需懂公司、懂业务、懂行业的领导者保证公司的平稳运营,本人从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角度出发,持反对意见。
当前,中国肉类进口结构变化,背后是中国肉类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这个变化中,会给很多企业带来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就看企业自身的本事了。机遇稍纵即逝,那些想一口吃个胖子,或还在内讧的企业,就可能错过这些机遇。
标签: